周碩倫 Adam老師的創新部落格

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

【產業】從產品創新走向服務創新的新紀元


2010最新的台灣5000大企業獲利評比出爐了,據中華徵信所發表的統計結果顯示,2009年的總體營收較2008年衰退6.11%,獲利表現也只有2007年5成7的水準;營收下降,代表市場規模縮小,而獲利幾近腰斬,則突顯歷經經濟大波折後,企業的獲利能力更加脆弱。

長期以來,台灣企業靠規模大量來創造獲利,過去製造業代工的營收高,獲利小,規模經濟尚能粉飾太平,如今營收下降,獲利跟著大幅下降,企業體質面臨極大的現實考驗;再看服務業雖然佔台灣總體產值超過七成,但總體營收也是由九十幾萬大規模的中小企業所衝上來的,如果看個別企業,獲利分散而微少。

規模生產、微利的代工時代已經過去,要擺脫規模經濟的迷思,必須以「獲利思維」來經營,重點在價值加值(Value added),如何提高價值,不僅要靠產品,還要靠服務創新(Service Innovation)來獲得顧客價值的最大化,以創造Me的最大消費貢獻。

網路科技變化快速,Google解決了個人使用網路的問題,iPad、iTune帶來個人娛樂的便利與經濟,更帶來音樂產業的大變革,它們都是服務創新的最佳實證,這讓美國人也驚覺「服務創新」的重大影響,美國商業週刊《 Business week 》曾為文指出「服務創新-下一波大事件」(Service Innovation: The Next Big Thing),文中指出,服務創新是指使顧客感受到不同於以往的嶄新內容,運用新架構、新技術轉化成創新的服務模式。愛迪生是發明家和創新者,但是他如果能夠把發明的燈泡運用在學校、家裡,或是為電力供應設計價格組合,就稱得上是「服務創新」。

服務創新對企業的未來影響深遠,經理人要如何轉換成服務創新的新思維?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育成中心「服務創新能力成熟度模式建構」計畫主持人李有仁博士指出,要改變為以服務主導的邏輯思考,是指:「你要提供什麼服務給顧客,這個服務需要什麼產品及配套解決方法,再根據需要來設計服務模式。」

全文請見管理雜誌433期

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

兩岸用語大不同

在大陸教課,
經常遇到兩岸用語不同的情況
你覺得自己講得很明白,
但是學員聽的就是很模糊,

舉例來說:
有一次我提到"俯地挺身"
這個詞在臺灣不需要多做解釋, 人人都明白
但是大陸學員硬是搞不懂我在說什麼
後來我示範了幾下
他們才明白原來臺灣的"俯地挺身"
就是大陸的"俯臥撐"!

又好像HR領域喜歡用的"職能"一詞
英文的原文是Competence
在臺灣非HR領域的人就已經搞不太懂什麼是"職能"了
在大陸更是沒有人知道在說什麼!

Competence一詞在大陸本身就有不同的翻譯形式
在北京, 有些人說是 "勝任力"
在上海, 大部分人說是 "素質"
這次在深圳, 他們告訴我 "勝任力" 的含義較廣泛,
如果講到某一個職位的"勝任力"
通常是包含了"素質 (Competence)" 和"任職條件"

所以要做為往來兩岸的企業講師
除了要瞭解國外最新的管理知識外
還必須瞭解兩岸用語的不同呀!